按照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科学划分各个板块农业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确定发展重点,促进各功能区域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和联动发展。
都市功能拓展区。
(包括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全域,约5275.5平方公里。)
围绕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对接城市、服务城市,在保护利用好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山”生态屏障和水域生态廊道的前提下,拓展农业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功能。
重点发展林果花卉和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创意农业和高科技农业,打造主城区的“后花园”“休憩园”。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和农产品流通业,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
城市发展新区。
(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綦江区、南川区、大足区、铜梁区、璧山区、潼南区、荣昌区、及万盛、双桥经开区,约2.32万平方公里。)
围绕发展城郊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以粮食、生猪、家禽、蔬菜、伏淡季水果、水产品、笋竹等为重点,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生态高效的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全市优质粮油和主城区“菜篮子”重点生产基地。
高起点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村(点),推进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打造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推进“四化”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成统筹城乡先行示范区。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万州区、开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11区县,约3.39万平方公里。)
围绕构建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合理开发大山区、大库区的独特资源,重点发展柑橘、榨菜、草食牲畜、生态渔业、茶叶、中药材、核桃等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打造生态、特色品牌。
依托峡江山水等资源,大力发展以特色资源转化、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的特色生态经济,建设沿江特色农业经济带。强化以三峡库区水源涵养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以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的脱贫攻坚步伐,建设三峡库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示范区。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6区县(自治县),约1.98万平方公里。)
围绕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基地,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强化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功能,更加突出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和特色经济发展。
发挥山区资源多样性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当地土特产品。全链式发展草食牲畜、冷水鱼、中药材、茶叶、调味品、高山蔬菜、木本油料等山地特色农业产业,打好“山货”牌,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依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特色农业基地,着力开发、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培育高山休闲纳凉、乡村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等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打造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和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打好农村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武陵山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扶贫开发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