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年独领风骚到十年颓败退市,华亚成为一个极端典型的例子。一直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及人才的华亚最终因为跟不上市场步伐,惨遭淘汰。事实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优势敌不过体制优势,然即使转制赢得了体制优势,仍须更新观念、善于经营。“华亚现象”可以说是重庆瓦楞纸箱包装业发展史中最值得研究、总结的课题之一。
众人拾柴”,加速发展的重庆瓦楞纸箱包装业
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步入加速期的重庆瓦楞纸箱包装业其发展加速原因为何值得人们思考。用句形象的话来说,其实这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促其加速的原因有四:
首先是市场需求有较大增长,例如重庆的主导产品摩托车产量,2004年已达440万辆,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占全国的1/3,加上零配件产量,所需纸箱价值1.8亿元以上,医药及食品工业近年迅速发展,双双突破百亿大关,成为重庆经济新的增长点。脱胎换骨的轻工骨干企业如原牙膏厂、啤酒厂等,成倍的扩大了规模,再加上内外资金近几年投资增大且集中在生活资料消费品工业,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新龙食油以及格力空调、美的空调、娃哈哈饮料等等,都大大拓展了包装市场。重庆的涪陵区形成了五大重点产业(榨莱、卷烟、饮料、医药、建材),成了包装的耗用基地,其需求量高达20亿元左右,占全市近1/3,其他如乳品业的崛起,壁山皮鞋产业、永川食品业、忠州柑橘加工业及各特色工业园的兴建,使包装的需求量比五年需几乎翻了一番,达到60亿元左右,其中纸箱占12亿元以上。
其次,瓦楞纸箱包装业中占绝大多数的集体企业,在2000年前后完成了向民营股份制的转换。包装企业真正回到了价值规律的轨道上,加之华亚包装的衰败为他们让出了一亿多元的市场分额,提供了管理和技术人才,更坚定了他们“办企业就是要盈利”的务实态度。他们提出了“两不做一卡紧”(即亏损的业务不做,货款难回的业务不做,卡紧原辅科消耗),通过加强控制,扩大销售队伍,改善奖惩办法来予以实施,为此,有20余户企业还通过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在2004年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大多数企业的利润都维持了上年水平,人均产值达20万元左右,有的高达30万元。
三是调整结构,技改升级,开创新的增长点。例如金星包装、简氏纸业均向上游造纸业扩展,添置了大型造纸机,有的还收购了外地制浆厂,由此形成了制浆、造纸、纸箱产业链。也有造纸厂收购租赁亏损的二级纸箱厂的。渝津纸业引进了重庆市第一条蜂窝纸板线,文元包装还兼营起房地产,一批二、三级厂收购了摩配厂、榨菜厂、彩印厂,搞起了连包带装。同时,一批企业利用城市拆迁资金对厂房、设备、技术进行扩建、升级或更新。几乎所有的生产线上都新配置了电脑横切机和薄刀纵切机、一半的一、二级厂都添置了多色中高档印刷开槽机、横切机。一批三级厂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从外地购回二手生产线,改造使用。到2004年来,组装改造和购进的二手生产线,已占生产线总数的四分之一。真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适应市场的能力。
四是行业协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重庆包协和其下的纸容器分会,是内行的热心人在主理工作。他们没有任何行政权力,因此,只能靠尽心竭力为会员企业服务来形成凝聚力。多年来,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全力支持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寻找合作伙伴,推荐专业人才,促进价格协调,倡导公平竞争,宜介政策法规,举办讲习培训,,组织内外交流,沟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等等。尤其应提及的是,他们人手极少,但还是担起了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的责任。了不让会员企业受到某些柠部门不合格又不合理的检查罚款,他们坚持不懈,四年里不间断地到政府部门上访和书面汇报反映情况,终于使问题基本获得解决。从而减轻了企业的压力与经济负担,改善了生存环境,鼓励了投资。
去伪存真,剖析重庆瓦楞纸箱业现存问题
当然,在伴随着重庆瓦楞纸箱包装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业内的矛盾与问题也逐渐累积并暴露出来。更关键的是,这些常被人们提及的问题,有些是真实存在的,而有些则不过是过去观点的余留,早巳远离了现实情况,成为了名副其实地“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