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重庆商业地产的“过剩”已成为 一个不争的现实。从2017年开始,重庆商业地产库存就稳定在600万方左右,去化周期较长。同时,零售物业的增加速度也非常迅猛,各类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推动了新兴商圈的崛起,无论是商圈之间的竞争,还是商业项目之间的竞争,都可谓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商圈扩容+高存量时代,商业地产怎样pk才能杀出重围?
a
数据:
主城商业存量保持在600万方左右,去化周期41.36个月
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重庆主城区商业地产可售面积为631.24万平方米,从2017年初开始重庆商业库存便稳定在600万方左右,未来这一状态仍将延续;商业地产去化周期约为41.36个月,整体来看,商业地产短期内去化压力仍将持续存在。
零售物业近十年存量增长近五倍,未来五年超300万方供应
随着重庆近年来城市的发展,零售商业物业的增速也非常惊人。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统计,近十年来,重庆的零售物业存量从100万平方米迅速增长至560万平方米,全国排名第六。
据统计,未来五年,重庆零售市场将迎来超过300万平方米的新增零售商业供应,其中过半商业体量位于新兴商圈及新开发区域。
b
趋势:商圈多极化发展,从“5大中心”到“18朵金花”
在商业整体趋势上,商圈的多极化发展成为了非常显著的变化。《重庆商圈发展报告》规划显示,主城区将大力推进建设的核心商圈达到18个之多,除了五大商圈之外,还包括北部新区礼嘉、南岸茶园、两江新区龙盛、九龙坡陶家、巴南区龙洲湾、渝北两路空港、巴南李家沱、蔡家、金州等。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西区商铺部董事林静表示,“零售物业规模不断增长推动着重庆零售商业辐射圈层外扩和各区域商业市场发展。”10余年前,重庆主城商业以解放碑为核心,加上观音桥、南坪等传统商圈初步形成“一大四小”格局。但随着该市高端住宅区兴起及商业中心多功能复合化发展,观音桥商圈快速崛起比肩解放碑,形成“双核心”商圈格局。
同期,重庆各个区域扩容升级,在重点地标项目引领下不断演变,对核心商圈形成分流,从而使得重庆零售市场新格局朝多极化商圈方向发展。如主城区新光天地、国金中心、万象城等高端零售物业在非核心商圈形成零售市场竞合格局。“随着城市版图持续扩张、轨道交通建设陆续完成等多因素叠加,未来,越来越多的新兴商圈将逐步呈现”,林静提到。
传统百货关店潮暗涌,新购物中心兴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庆有一部分商业项目正在凋谢。2018年6月,万州百盛关门闭店,至此,目前百盛在重庆除了南坪店还在继续经营外,其余门店均已关闭。而另一百货大佬——重庆百货,2015-2017年三年间也关闭了多家门店。就在9月,位居解放碑15年之久的重庆王府井百货也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外部发布消息,称因物业合约到期即将停止营业,告别解放碑。
与百货商场境遇相反,重庆购物中心出现了集体开业潮。2017年,新光天地、源著天街、ifs国金中心等多个购物中心开业。仅2018年上半年,重庆就又新增9个商业体量在3万方以上的项目,预计接下来的几个月还将有多个购物中心开业。
未来,传统百货商场升级、各类新兴购物中心不断涌现,集中而巨大的增量将把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推向白热化。
c
思路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重庆享受着西部发展带来的红利,商业发展前景被业内普遍看好,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将商业地产做活、做火,也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记者综合专家的观点,总结了一些建议思路。
布局方式:合作开发优势互补,并购优质资产,提升市场竞争力
并购优质资产,实现资源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存量地产时代,企业通过一系列的资产运作,并购优质资产,实现资源整合,有助于完善其地产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
运营模式:构筑场景与体验,积极打造商业新生态
随着购物传统业态对消费者吸附力下降,体验式商业将更受到市场青睐。所谓体验式商业,是区别于传统商业的以零售为主的业态组合形式,更注重消费者的参与、体验和感受,对空间和环境的要求也更高。
专家建议,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未来的购物中心将不再是简单的吃喝购物,而是需要通过内容和场景丰富内涵,来构筑社群粘性,打造新的商业生态系统。同时,除对品牌作调整外,还可以通过对原有的局部空间进行重构,结合新型业态通过硬件升级、打造主题化区域、增加体验业态等方式为消费者打造更生动的情景化、主题化的购物体验。
业态变化:加速资源整合,新零售模式引关注
此外,跳出以往零售店铺为主,辅助部分餐饮配套的业态组合,新业态的加入、整合也为商业地产提供了新思路,例如文创、医美、健康健身、体验剧场等。一些新零售业态也正在兴起,例如当当书店全国首家旗舰店、永辉超级物种第二家店、苏宁小店重庆首店等新零售品牌门店开业。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重庆首店也于4月初正式入驻杨家坪商圈,即将开业。
结语》》
“商业地产没有一个统一的可复制的标准或模板”,正如重庆商业委员会专家、重庆地产资深人士林海彬谈到,无论是新商业的打造,还是老的商业项目的盘活,必须因地制宜,要根据商业周边的交通环境、经济发展和消费人群习惯、周边竞争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切忌一概而论。拍脑袋决定或随意模仿别的商业项目都是行不通的。
总的来说,从前期定位到后期运营的全盘统筹,以及对商业发展趋势的前瞻预判,唯有从消费客群的特征考虑,建立鲜明的精神标签和合理的业态组合,才能长期吸引消费者。